巴比伦人对天文周期的准确测算令人叹为观止。他们对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周期测得极为精准,朔望月误差仅为0.4秒,近点月误差只有3.6秒。对五大行星的会合周期,巴比伦人同样掌握了精确数据:水星146周等于46年;金星5周等于8年;火星15周等于32年;木星65周等于71年;土星57周等于59年。这些数据远超后来...
一个星期有七天是因为苏美尔人根据月亮盈亏周期划分的,并用七位星神为这七天命名,其中第一天即星期一被命名为月亮神。以下是具体原因:1. 月亮盈亏周期的观察:在公元前6000至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人生活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他们通过对月亮圆缺的仔细观察,发现月亮从半圆月至满月、从圆月至半圆月...
美索不达米亚天文学中的巴比伦天文表具有以下特点和意义:详尽记录日月运行规律:巴比伦天文表详细记载了包括昼夜长度、月行速度变化、朔望月长度、连续合朔日期、黄道对地平的交角、月亮的纬度等众多参数,涵盖了多达18栏的项目,展示了古代巴比伦人对日月运行规律的深刻理解和精确记录。简化月食计算:借助于巴比...
古巴比伦人采用了以月亮盈亏周期为基础的阴历历法,并摸索出了固定的置闰规则,最终与默冬周期一致,这显示了他们对天文周期的精确掌握。占星术与天象观测: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天文学极为发达,公元前两千多年以前已有关于金星出没的准确记录。天象观测工作由祭司负责,寺庙中的塔台成为最早的天文台。黄道十...
米索不达亚文明的天文历法是古代两河流域的重要知识,对欧洲天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苏美尔人根据月亮的盈亏周期,将一年划分为12个月,共计354天,以保持与月亮周期的同步。然而,这种阴历与太阳年的差距需要通过设置闰月来调整,确保与季节的对应。公元前7世纪,米索不达亚人进一步创新,制定了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