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黄帝部族杂处,分为四支胞族(即四岳),伯夷曾佐尧帝掌管四岳,后又助大禹治水有功,为大禹‘心吕之臣(心腹重臣)’,故封之为吕侯,商、周两代均为诸侯国,春秋初年(前670年),吕国被楚国所灭,其后,子孙以国为氏,散居于韩、魏、乔、鲁之地,史称吕姓,伯夷则被列为吕姓先祖。
1、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扶植秦国质子异人进入秦国政治核心,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前249年以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庄襄王去世...
吕不韦 (前?~ 前235)战国时秦人。本为商贾,因有功于秦庄襄王,而为秦相,后封文信侯。曾以有孕之姬献给庄襄王,生子政,即秦始皇。始皇时尊为仲父,后与太后私通,畏罪自杀。居相位时,曾使门客着「吕氏春秋」一书。吕后 吕布 字奉先,东汉九原人,勇冠三军,武艺超群。为董卓义子,后因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