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登高是在重阳节写的吗)话题讨论。解读(杜甫的登高是在重阳节写的吗)知识,想了解学习(杜甫的登高是在重阳节写的吗),请参与(杜甫的登高是在重阳节写的吗)话题讨论。
(杜甫的登高是在重阳节写的吗)话题已于 2025-05-17 11:20:52 更新
《登高》这首诗是杜甫在唐代宗大历二年重阳节寓居夔州时写的一首诗。全诗通过登高远眺秋江景色,诗人将自己的身世之感、忧国之念以及沉重的悲秋之情与萧瑟秋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倾诉了诗人漂泊不定、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使全诗处处展现出一种沉痛而质朴的忧郁之美,全诗慷慨激昂,动人心弦。明代学者...
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所作的《登高》诗,创作于公元767年,即大历二年,诗人时年55岁,正值秋天的重阳节。此时,诗人正病卧夔州,身心俱疲。此诗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壮丽景色,而后抒发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被后人推为古今七律之冠。《登高》一诗,通过对壮丽秋景的...
古人有重阳登高的习俗,本诗作于767年重阳节。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时杜甫56岁,寓居长江边的夔州,且身患重病,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这时的杜甫,生活困窘,病魔缠身。又恰逢重阳,他约一个远亲吴郎来饮酒,不想吴郎因事没来。他抱病登临山顶。秋...
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所作的《登高》诗,是在公元767年(大历二年)秋天,【诗人55岁时】重阳节期间,当他神病情卧床于夔州时所作。全诗的前四句描绘景色,后四句抒发情感,慷慨激昂,触动人心,被后世赞誉为七律中的瑰宝。
杜甫的七律诗《登高》就是写重阳的名篇。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1]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折叠词句注释 ⑴登高: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⑵猿啸哀:指...
登高: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猿啸哀:指长江三峡中猿猴凄厉的叫声。渚(zhǔ):水中的小洲。沙:江边沙滩。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风吹落叶的声音。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艰难:...
“百年多病独登台”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中的诗句,“登高”一词在中国文化中也与重阳节有关。《登高》这首诗是杜甫在唐代宗大历二年重阳节寓居夔州时写的一首诗。全诗通过诗人登高远眺所见的秋江景色,将自己的身世之感,忧国之念以及沉重的悲秋之情与萧瑟秋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倾诉了诗人漂泊...
- ⑴登高: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 ⑵猿啸哀:指长江三峡中猿猴凄厉的叫声。《水经注·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风吹落叶...
公元767年的重阳节,杜甫独自一人去登高。这天,秋高气爽。杜甫抬头望去,眼前一片湛蓝的天空;耳边时不时传来猿猴那凄厉的叫声。放眼望去,山下有一个湖,湖中央有一个小小的岛屿,那岛屿冷冷清清的,显得很凄凉。几只鸟在小岛上盘旋着。那金色的落叶随着风慢慢的落下,无边无际的长江滚滚向前。秋...
杜甫的《登高》被前人推举为“古今七律第一”,将律诗的对仗手法发挥到了极致,所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不但传为千古名句,而且在全诗当中并不让人觉察到错位的突兀。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是因为首联便是精巧的对仗,而且“一句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