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灏的话题讨论。解读崔灏的知识,想了解学习崔灏的,请参与崔灏的话题讨论。
崔灏的话题已于 2025-04-23 08:00:18 更新
这首诗以其自然宏丽、饶有风骨的特点,成为了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的珍品。诗人崔灏凭借深厚的文学功底,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展现了高超的艺术造诣。他的这首诗不仅是对黄鹤楼这一古迹的描绘,更是对历史的沉思与感慨。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则是另一首令人叹为观止的佳作。诗人在凤凰台上,望着凤凰...
1、崔灏是唐朝人。2、崔颢(公元704年- 754年),朝代:唐代,汴州人。开元十一年源少良下及进士第。天宝中为尚 3、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状极戎旅,奇造往往并驱江、鲍。后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
崔灏(?~754)唐代诗人,开封人,唐玄宗开元年间登进士第,开元后期出使河东军幕,天宝时历任太仆寺卿、司勋员外郎等职。崔灏年少为诗,名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现存作品,有几篇色泽浮艳,内容轻佻者,可能是年轻时所作,后来从军边塞,诗风发生变化,表现出"出身事...
崔灏的《黄鹤楼》原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评析: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崔颢的诗有哪些 1、《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2、《入若耶溪》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事事令人幽,停桡向余景。3、...
崔灏写此诗的时候,格律诗还没有真正形成,不能以后形成的格律来匡正崔颢的诗合不合手格律要求。崔颢写出了黄鹤楼的由来,黄鹤楼的美景,以及登临黄鹤楼而生发的感慨。诗成之后声名远播,诗仙李白闻听之后登楼观赏,一时却写不出高于崔颢的诗来,只好作罢。"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话虽...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这首诗在当时就很有名,传说...
《黄鹤楼》 作者:唐 崔颢 [hào]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但崔颢诗最负盛名的则是《黄鹤楼》。相传这首诗为大诗人李白所倾服。宋代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二十一在《黄鹤楼》诗下注曰:“世传太白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遂作《凤凰台》诗以较胜负。”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一也记载了李白登黄鹤楼,因见崔颢此诗,即“无作而去,为...
崔颢,字太初,号崔灏。接下来为您解释详细内容:崔颢是唐代的诗人,他才华出众并且备受后人赞誉。其诗作尤其以七言律诗见长,并充满感情,具有一定的豪放气概。字“太初”与号“崔灏”一同代表了崔颢的个人特色,体现其性格特点和文学创作风格。他的一生留下了丰富的诗歌遗产,不仅深受当时人民的喜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