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周文王姬昌在西周时期所著。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是周朝的奠基者,姓姬,名昌,来自岐周(今陕西岐山县)。他被尊为一代明君。西周时期(前1046—前771)是周朝的早期阶段,周部族起源于邰(今陕西武功县及杨陵区一带),后来迁至周原(今扶风县与岐山县交界处)。姬昌迁都丰(今...
周易是谁写的什么年代?
周易是周文王姬昌在西周时期所著。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是周朝的奠基者,姓姬,名昌,来自岐周(今陕西岐山县)。他被尊为一代明君。西周时期(前1046—前771)是周朝的早期阶段,周部族起源于邰(今陕西武功县及杨陵区一带),后来迁至周原(今扶风县与岐山县交界处)。姬昌迁都丰(今西安市长安区马王村一带),其子姬发(武王)继位后,在沣河东岸建立了镐京(今沣东新区斗门镇一带),并继续发展文王的事业。公元前1046年,武王在牧野之战中灭商,建立了周朝,开启了西周时期。
关于《周易》的成书背景,早期社会由于科学不发达,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无法科学解释,因此产生了对神的崇拜。为了预知未来的吉凶祸福,人们希望通过沟通人神来获得指引。《周易》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它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的典型象义和相应吉凶的判断。
《周易》的名称由来有多种解释,但主要观点认为它是一本关于变化的书籍,英文中“The Book of Changes”的译名即来源于此。在春秋时期,《周易》已经作为一个专门的术语出现,而在战国时期,解释《周易》的《易传》也随之成书。《周易》和《易传》一起被称为《易》,至今仍被如此称呼。
在西汉时期,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将儒家经典称为“经”,因此《周易》和《易传》被合称为《易经》,或简称为《易》。这个称呼一直沿用至今,通常指的是六十四卦及其注释。有的学者为区分经传,将六十四卦及卦爻辞称为《周易古经》,将注释的十篇著作称为《周易大传》。202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