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姬昌所写,于西周时代所作。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姬姓,名昌,岐周(今陕西岐山县)人。周朝奠基者,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西周(前1046—前771),周是关中一个古老的部族,始祖名弃,善种植,尧舜时被封为“后稷”,封于邰(今陕西武功县及杨陵区一带)...
周易是谁写的 什么年代?
《周易》有十卷,分《易经》《易传》两个部分,是由八个纯卦相互组合出64个卦,每卦有卦辞和爻辞。这些卦和爻辞都是经文,所以称为《易经》。《易传》是后人对卦辞和爻辞的解读。
而要说的是八卦分先天和后天八卦。先天八卦是伏羲(氏族时期一个部落首领)做的,后天八卦才是周文王著的。也可以说是他发展的。2016-08-07
周易是姬昌所写,于西周时代所作。
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姬姓,名昌,岐周(今陕西岐山县)人。周朝奠基者,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西周(前1046—前771),周是关中一个古老的部族,始祖名弃,善种植,尧舜时被封为“后稷”,封于邰(今陕西武功县及杨陵区一带)。公刘时由邰迁到邠(今彬县、旬邑县之间),到古公亶父时迁到岐山之阳的“周原”(今扶风县与岐山县交界处)。
周人在这里兴建城邑、疆理田地、设置官吏、建立军队,商代晚期已为渭水中游的强盛诸侯国。姬昌(文王)迁都丰(今西安市长安区马王村一带)。
姬昌死,其子姬发(武王)即位,在沣河的东岸营建镐京(今沣东新区斗门镇一带)并修文王绪业,公元前1046年,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扩展资料:
成书背景
中国早期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先民们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因而产生了对神的崇拜,认为在事物背后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的存在,支配着世间一切。
当人们屡遭天灾人祸,就萌发出借助神意预知突如其来的横祸和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的欲望,以达到趋利避害。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种种沟通人神的预测方法,其中最能体现神意的《周易》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
《周易》名称由来
《周易》又称《易经》,分为经部和传部。
经部之原名就为《周易》,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
而传部含《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称之为“十翼”,是孔门弟子对《周易》经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
“周易”一词的解释,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二种:一种认为《周易》是周代占筮之书;一种认为《周易》是讲变化的书,英文中TheBookofChanges的译文就是取此义。
春秋时,就有《周易》提法,在《春秋左传》这部史书当中,多次提到“周易”,但从当时人们运用的《周易》看,只包括六十四卦的卦画(符号)卦爻辞。
战国时,以解释《周易》为宗旨的《易传》成书。《周易》和《易传》并称为《易》,如《庄子》所谓“易以道阴阳”、《荀子》所谓“善为易者不占”之“易”包含了《易传》。
西汉以降,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采纳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效仿先秦与汉景帝把道家黄帝与老子的著作称经的做法,也把孔子儒家的著作称为“经”。
《周易》和《易传》被称为《易经》,或直接称为《易》。自此以后,《周易》、《易经》、《易》混合使用,有称《周易》,有称《易经》,有称《易》,其实含义一致,均指六十四卦及《易传》,一直沿用至今,仍然没有严格区分。
有的学者为了区分《周易》经传之不同,称六十四卦及卦爻辞为《周易古经》,称注释《周易古经》的十篇著作(易传)为《周易大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易
2019-04-24
周易是周文王所著,大概在公元前1000多年。
相传伏羲作八卦,文王演为64卦,有384爻,而后成易,因为文王是周朝的第一个天子,所以称为周易。
到了春秋时期,孔子又对周易进行解释,后又称易经。
现在有很多人把周易和易经混为一谈,其实周易是文王所著,易经是孔子对周易的解释加上周易才称为易经。2016-08-19
周易即周朝易经乃阐教所创元始天尊之作所授徒多众。阐教全部内容为易经至上。内容丰富包含天文地理知识,所尽物华天宝无所不及。2022-08-18
《周易》并非由单一作者写成,而是经历了上古、中古和下古三个时代,由三位圣人共同完成。以下是关于《周易》作者及成书年代的详细介绍:
作者
伏羲:相传伏羲氏创造了八卦,这是《周易》的基础。他通过观察天地万物的变化,用八个符号(即八卦)来概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周文王:在先天八卦图的基础上,周文王重新推演出了后天八卦图,并进一步推演出了六十四卦。他还为每一个卦写了一段解释这个卦的话,即卦辞。周文王奠定了以“乾”为第一卦的体系。
孔子及其弟子:孔子撰写了《易传》(《十翼》七传十篇),用来解读《易经》基本的含义。《易传》包括《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文言传》、《序卦传》和《说卦传》,以及《杂卦传》。这些著作深化了对《易经》的理解和阐释。
年代
伏羲时代:伏羲创八卦的年代久远,属于上古时期,具体时间已难以考证。
周文王时代:周文王是商朝末年、西周之初的君主,他在被囚禁期间推演了《周易》。根据历史记载,周文王约在前1152年至前1056年间在位,因此《周易》的成书时间可以大致确定在这个时期。
孔子及其弟子时代: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他撰写《易传》的时间应在这个时期或稍晚一些。而《易传》是对《易经》的阐释和发挥,使得《周易》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典籍。
综上所述,《周易》的成书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凝聚了多位圣人的智慧和贡献。它不仅是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瑰宝,也是哲学思想的重要源泉。
2025-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