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何要取字,取名,为何要字?

原因:古时候,一个人出生后,长辈会给他起第一个名字,这就是“幼名”。等到他长大成年之时,就要在名之外另取一“字”。《礼记·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的“名”只在君王或长辈面前才能使用,而“字”是用来在平辈或晚辈间...
古人为何要取字,取名,为何要字?
原因:
古时候,一个人出生后,长辈会给他起第一个名字,这就是“幼名”。等到他长大成年之时,就要在名之外另取一“字”。
《礼记·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的“名”只在君王或长辈面前才能使用,而“字”是用来在平辈或晚辈间称呼的。
在古代时,名是幼时起的,供长辈呼唤。男子到了二十岁成人,要举行冠礼,这标志着本人要出仕,进人社会后,另取一个“字”为名。

扩展资料:
在古代多数人,尤其是做官的和知识分子既有名又有字 ,有些人名、字之外还有号 。
在古代入社会之后,大部分同事和朋友,都要称他的字而不是名。文人雅士,常常会为自己取个“别号”,在文章唱和时作为代称,也可以用来自称。
古人的“字”是“名外之名”,字数上可以取1~2个字,大多数情况下,字的选取与名有一定的联系。说起名与字的关系,大约有以下几种:
1、并列,也就是名和字的意思相同或相通,是并列的关系。比如屈平,字原。古语中“广平曰原”,所以两者意思相同。再比如,孟轲,字子舆。轲、舆在汉语中都表示都车的意思。
2、辅助,是说字的意思和名相近,但不完全一样,可以互为补充。比如陆机,字士衡。机、衡二字都是北斗星宿的名,相辅相成。
3、矛盾式,即字和名两者意思相反。比如朱熹,字元晦,熹是晨光的意思,表示天亮,而晦则是黑暗的意思,表示天黑。
4、补充式,意思是字与名意思相顺承、互为因果或可以用来解释名,比如赵云,字子龙。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国学】古人的名、字、号……居然有这么多讲究
2023-01-22
测梦网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12 17:43:0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唔哩头条 为什么古人都要有个字号呢?比如欧阳修,字:永叔

    (一)名和字的概念与起源 在古代,人们除了拥有一个社会上的特称“名”之外,还会在成年时取一个“字”,以供他人尊敬地称呼。名多在幼年时由长辈所取,而字则是在成年后,通常在二十岁举行的冠礼上所取,用以表达个人品德、志向或社会地位。字是对名的补充和解释,常与名在意义上相关联,因此...

  •  唔哩生活 古人为何要取字,取名,为何要字?

    7. 古人的字是名外之名,字数通常为一到两个字,且与名有一定联系。8. 名与字的关系有几种:并列、辅助、矛盾式和补充式。9. 并列关系指名和字的意思相同或相通,如屈平,字原。10. 辅助关系指字的意思和名相近但不完全一样,可以互为补充,如陆机,字士衡。11. 矛盾式关系指字和名的意思...

  •  文暄生活科普 中国古人为什么名字.要有字?

    中国古人名字要有“字”,主要是为了区分身份、表达情感与意愿,以及体现礼仪文化。以下是具体原因:区分身份:在古代,由于人口众多,重名现象较为普遍。为了准确区分不同的个体,人们除了名字之外,还会取一个“字”。这个“字”往往与个人的身份、地位或家族背景相关联,有助于人们在社交场合中准确识别对...

  • guyfar 为何中国的古人起了“名”还要有“字”和“号”呢?

    首先,名字是在一个人出生时便被赋予的,用以在社会中标识个人。而字则通常在成年后获得,它往往对名字进行解释或补充,二者相辅相成。例如,东汉时期的张衡,字平子,他的名和字中的“衡”和“平”含义相近,都象征着平衡和公正。字的选取往往源自古籍或经典之中,如曹操的字孟德取自《荀子》中的...

  • 原因:古时候,一个人出生后,长辈会给他起第一个名字,这就是“幼名”。等到他长大成年之时,就要在名之外另取一“字”。《礼记·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的“名”只在君王或长辈面前才能使用,而“字”是用来在平辈或晚辈间...

测梦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起名打分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测梦网 - ce.mengvlog.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