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是由十一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即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以及传说中的龙所组成。它们被用于纪年,按照特定顺序排列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动物与人的出生年份相对应,寓意着不同的性格特征...
十二生肖的来源是什么?具体是谁创始的?
十二生肖是由十一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即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以及传说中的龙所组成。它们被用于纪年,按照特定顺序排列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动物与人的出生年份相对应,寓意着不同的性格特征与命运。
关于十二生肖的起源,有人认为最早记载十二生肖的文献是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论衡》。该书中提及了十一种生肖,但缺少龙这一角色。直到《论衡·物势》中提到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至此十二生肖才齐全。另外,《周礼·春官·冯相氏》和《国语·晋语四》等文献也记录了与十二生肖相关的记载,显示出十二生肖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关于十二生肖的产生,有着天文学的背景。在原始时代,先民们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如寒暑交替、月亮盈亏周期等,逐渐形成了时间的概念。天干地支体系便是这一时期天文观测的产物,用以纪年、纪日、纪时。其中,天干与地支的组合形成了六十甲子,即一个完整的循环周期。
关于为什么选择了这十二种动物作为生肖,古代文献中有着许多有趣的解释。如清代刘献《广阳杂记》中提到,子属鼠是因为鼠在夜半时最为活跃;丑属牛是因为牛是开地之物;寅属虎是因为虎最具威慑力;卯属兔是因为兔与月之玉兔有关;辰属龙是因为辰为三月,群龙行雨之时;巳属蛇是因为巳时蛇不上道;午属马是因为午时阴极阳生;未属羊是因为羊在此时觅食;申属猴是因为申时猿猴活跃;酉属鸡是因为鸡在月出时最为活跃;戌属狗是因为狗在夜幕降临后守夜;亥属猪是因为亥时猪正在酣睡。
另一种说法认为,十二生肖的选用与排列是根据动物每天的活动时间确定的。例如,夜晚十一时到凌晨一时是子时,此时老鼠最为活跃;凌晨一时到三时是丑时,牛正在反刍;三时到五时是寅时,老虎游荡觅食;五时到七时是卯时,玉兔捣药正忙;七时到九时是辰时,神龙行雨;九时到十一时是巳时,蛇开始活跃;十一时到下午一时是午时,天马行空;下午一时到三时是未时,羊吃草;下午三时到五时是申时,猴子活跃;五时到七时是酉时,鸡归窝;七时到九时是戌时,狗守夜;九时到十一时是亥时,猪鼾睡。
关于十二生肖的排列,还有各种传说,这些故事或似开心解闷的笑谈,或似贬恶扬善的寓言,充满文学色彩。然而,生肖座次的排定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一代人能够完成的。最初可能只有四五个动物,或者有过超额的局面,后来经过优胜劣汰,最终确定下来,并传承至今。2024-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