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是由十一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即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以及传说中的龙所组成。它们被用于纪年,按照特定顺序排列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动物与人的出生年份相对应,寓意着不同的性格特征...
由此可以看出十二神兽、十二生肖是一脉相承的,他们共同的来源都是原始动物崇拜。民族学家刘尧汉先生认为十二生肖与彝族“十二兽”纪日及“十月历”法有关。居住于四川大凉山地区的彝族,有以十二种动物纪日的历法,他们以十二种动物纪日,今日为鼠日,明日为牛日,以此类推三轮为一个月,计三十六天,一个月三十六天,一年...
十二生肖的排行顺序来源于民间传说和阴阳观念的结合。一方面,来源于民间传说:轩辕黄帝选卫士:相传轩辕黄帝为了选拔十二动物担任宫廷卫士,举办了一场选拔。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动物因为各种原因获得了不同的排名。例如,老鼠因为忘记了给猫报名,导致猫未能入选,从此与鼠结怨;大象则被老鼠捉弄后离开;原本推...
关于十二生肖的由来,历史上的记载是:我国自帝舜时代就开始使用天干十个符号和地支十二个符号相配合的“干支纪年法”。以动物纪年的方法最初起源于我国古代西、北部从事游牧的少数民族中。《唐书》载:“黠戛斯国以十二物纪年,如岁在寅,则曰虎年。”清代著名考据学家赵翼在《陔馀丛考》中考证云:“益北狄俗初无所谓...
十二生肖的历史来源如下:最早记载:十二生肖最早可见于世界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小雅·车攻》中有“吉日庚午,既差我马”的描述,涉及了生肖中的马。同时,《礼记·月令·季冬》中也有“出土牛,以送寒气”的记载,涉及了生肖中的牛。形成时间:有史料表明,十二生肖最晚应形成于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