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基础,是古代汉族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它对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周文王姬昌(约前1152年—约前1056年)是周朝的奠基者,姬姓,名昌,来自岐周(今陕西岐山县)。他是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武王...
周易是周文王姬昌在西周时期所著。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是周朝的奠基者,姓姬,名昌,来自岐周(今陕西岐山县)。他被尊为一代明君。西周时期(前1046—前771)是周朝的早期阶段,周部族起源于邰(今陕西武功县及杨陵区一带),后来迁至周原(今扶风县与岐山县交界处)。姬昌迁都丰(今西...
《周易》的作者是姬昌,而姬昌也就是周文王。周文王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姬姓,名昌,岐周(今陕西岐山县)人。周朝奠基者,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武王之父。又称周侯、西伯、姬伯,周原甲骨文作周方伯。《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
周易是姬昌所写,于西周时代所作。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姬姓,名昌,岐周(今陕西岐山县)人。周朝奠基者,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西周(前1046—前771),周是关中一个古老的部族,始祖名弃,善种植,尧舜时被封为“后稷”,封于邰(今陕西武功县及杨陵区一带)。
公元前500年(鲁定公9年),孔子在鲁国担任中都宰,有资格借阅鲁国的藏书,其中就有西周初期周公旦从周王室拷贝回来的《周易》。公元前497年,孔子55岁,开始周游列国,郁郁不得志,于是求助于卜卦占筮,想算算自己的霉运什么时候到头,结果被弟子子贡质疑(详见汉帛书《要》第八章),于是就说自己“把...